您的位置: 首页 >教育教学>德育天地>心灵之约>详细内容

心灵之约

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0-13 15:32:06 浏览次数: 【字体:

嗨,各位亲爱的爸爸妈妈,我们又见面了!今天大洲老师想和大家聊聊,当孩子不想写作业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请看一个案例:假期快结束了,小A的作业还没写完,妈妈决定在一旁监督,见小A态度消极,妈妈忍不住指责:“马上就上学了,作业一点都不认真,以后怎么能考上好中学?”小A小声嘟囔:“作业太多、太难了。”妈妈听罢生气地说:“谁让你先前只知道玩,一点都不做。”小A感到非常委屈,反感地回答道:“你这么说,我更不想写了。”

孩子不愿写作业,作业拖拉应付,不少家长和小A妈妈一样,会忍不住指责孩子,结果越指责孩子越不愿意写,形成恶性循环。

推荐大家尝试将指责模式调整为共情模式,因为共情比指责更有效,那么如何共情不愿写作业的孩子呢?


一、父母要学会自我觉察

孩子不愿写作业,家长会本能地教育或指责孩子,结果陷入令孩子反感,更不愿意写作业的恶性循环中。为了避免进入恶性循环,家长要学会自我觉察,看见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

具体的方法是通过事件+感受+需要或期待的方法,觉察和调整自己的情绪。

例如在这个案例中,小A妈妈就可以告诉自己,看到孩子不愿写作业,我感到 很生气、很担心,因为我担心他学习落后,我希望他取得好成绩。当家长能以这样的方式理解和看见自己时,会变得更为平和、理性,为共情孩子打好基础。


二、父母要懂得换位思考

除了刚才我们说的学会自我觉察之外,父母更多的是要提醒自己换位思考。比如我们可以多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很想玩,却要写作业,会是什么感受?”“如果我是孩子,作业遇到了困难和麻烦,妈妈这样批评指责,我会有怎样的感受?”这样的换位思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孩子不愿完成作业背后的一些感受、想法、期待、渴望,理解孩子的不容易。

三、父母要学习表达共情


通过自我觉察,我们看见和处理了自己的情绪,通过换位思考,看见和理解了孩子的情绪后,那就要适当表达共情,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在刚才的例子中,小A妈妈可以尝试这样共情回应:作业堆到一起有点多,但你又必须完成,这就让你感到非常烦躁和压力倍增。之前因为你松懈了,所以你现在有些后悔,也很希望自己能够顺利应对这个困难和挑战,是吗?

家长通过设身处地的理解和看见,会给予孩子直面问题的勇气和能量,而非反感和防御。当然我们家长还可以根据孩子自己的情况,以及与当时情境匹配的一些共性的回应,比如“每天上那么多课回来还要写作业,你确实挺辛苦的。”“你不想写作业很正常,有时候我们大人也是不想上班的。”通过共情向孩子传递出你的感受,我懂你的感受能被理解的信息。

四、给予孩子必要的指导

孩子在共情中充分感受到理解、接纳和尊重后会放下自我防御,然后开始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此时我们就可以问问孩子,“爸爸妈妈可以为你做点什么?”并根据孩子的需求为其提供一些必要的具体指导。

首先要寻找原因。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看,主要有哪些主观原因及客观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对因施策。针对寻找到的客观原因,家长要尽力给予支持,比如为孩子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少报或不报课外班,以减轻额外的作业负担;对孩子保持合理期待;以及与老师沟通,适当降低作业难度等。

针对主观原因,家长就要与孩子一起协商解决的办法,比如调整好心理状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会抵制不良诱惑,提高意志力;循序渐进,打好学习基础;培养学习能力等。

相信随着我们家长的适当共情和耐心指导,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学会慢慢发现问题,不再畏惧作业。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